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税收守护“大郑剪纸”非遗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4-03-14 13:41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东丽区税务局
字号:
    

制模、固定、剪刻、装裱,四个步骤下来,一幅栩栩如生的“大郑剪纸”作品便从制作者手中跃然而生,细腻精美、生动逼真。“大郑剪纸”是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东丽区税务局组织164名妇女同志来到天津市东丽区大郑村,与村民们共同剪纸话税收,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东丽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徐谨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税务女干部代表为村民们宣讲税收文化,从税收的起源讲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意义和表现形式。在与村民们的闲话家常过程中,解答村办企业的税收难题,在欢声笑语活跃的氛围帮助村民们了解税收、认识税收。

通过自己对税收的理解,“大郑剪纸”传承人刘长会用纤细的刻刀从纸上轻轻划过,时而温柔细腻,时而刚劲有力,刻到极细处时,大家屏息凝神,随着刀尖的顺畅流过,便都轻舒一口气。随着一幅独具匠心的剪纸作品“为国聚财、为民收税”顺利完成,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刘长会老师介绍,刻刀剪纸的难点在于无论多细的地方,都不可以断线,这样剪出来的作品才能形成一个整体、更有支撑力,更加生动饱满。她还详细向大家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美人图”等剪纸作品,展示刻刀下描出的细腻的水波纹、生动的人物像、宏大的风景图,引得大家连连赞叹。

在刘长会的指导下,女同志们拿起手中的刻刀,凝心聚神的完成剪纸作品,有的刻了“福”字,有的刻了“税”字,有的刻了税务卡通人物,有的刻了中国传统吉祥物……在耐心制作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大郑剪纸本是当地农家自娱自乐的方式,后来被村民发展为谋生手段,弃剪刀改为制板雕刻,增加剪纸的创作空间,并经过改良,创新单色、多色、套色、填创等多种技法,成为了当前颇受欢迎的手工艺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大郑剪纸”一共创作了600套剪纸作品,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礼物,赠送给奥林匹克青年营成员。

“大郑剪纸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税收的支持,村委会新成立的集体企业——天津市大郑慧源有限公司,近三年享受了1万余元的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活力。”活动现场,刘长会感激的说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东丽区税务局妇联工作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女性力量,传承发扬非遗文化,坚守税收职责使命,不折不扣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税费服务,用实际行动助力非遗企业行稳致远、代代相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