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华新街道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相关工作部署,以优化街域城市管理为抓手,以强化执法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职责明晰化、程序公开化、行为规范化的行政执法工作格局,努力促进街道行政执法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现结合实际,就全年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队伍建设,筑牢行政执法发展根基
一是强化基础建设,打造过硬队伍。为全面做好行政执法工作,街道着力打造一支政治、业务、责任、纪律、作风五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通过持续开展执法调研、实践模拟、队列训练和内务示范等多形式的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队员树立高标准、落实严要求、发扬好作风,切实将威严的执法形象展现在工作时时处处。
二是挖掘内部潜力,发挥执法能效。结合人员实际完善现有工作机制,通过调整科室架构、细化职责分工、健全制度体系和强化绩效考核等举措,不断增强队员履职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为规范队伍管理、优化执法模式、发挥工作能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狠抓能力培养,提高业务水平。在执法业务培训紧跟城管执法体系改革,紧跟时代步。分期组织队员集中观看“城市管理公开课”何福平局长、王毅教授等多位资深前辈开授的执法领域线上培训课程,并定期参与区城管委执法支队业务指导培训会议;邀请街道法律顾问开展案例分析和法律讲座,努力为行政执法人员汲取先进理念、积累经验知识搭建平台、创造渠道,从根本上促进执法业务水平提升。10月14日,区委、政法委在“弘扬法治精神,深化法治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系列报道中,充分肯定了华新街执法队的事迹及工作成绩,进行宣传报道。
(二)规范执法行为,贯彻落实执法“三项制度”。
一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公开制度。以街道综合执法体系改革为契机,坚持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公开制度。通过东丽区政务网向社会公开街道权责清单,明确权责事项的法律依据、执法内容和具体方式;利用信用东丽网站公示行政处罚情况,促进街道行政执法与社会征信体系的信息化对接;针对行政执法、行政检查开展情况,及时将全过程上传至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确保执法行为接受上级审核和社会监督;广泛运用工作信息报送、微信公众号刊发和向各级媒体投稿等途径,宣传和报道街道日常执法工作,通过网络载体与居民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行政执法公开透明、面向群众。
二是严格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结合工作特性建立了《华新街执法队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面推行纸质文书、电子文档和影视音载体相结合的全过程记录方式。先后配备执法记录仪、录音笔、摄像机、监控视频、录音电话等影音记录设备,创新引入车载云台摄像系统和无人机巡控技术,进一步确保全过程记录形式丰富、科学高效、调用便捷。针对现场检查、调查取证、证据留存、行政强制、文书送达等容易引发争议的行政执法环节以及直接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明确全过程记录方式、记录载体和责任人员,指定专人负责记录内容的资料汇总和案卷归档,以执法事项为单位建立工作台账,实现了同一案件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三是严格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坚决贯彻执法事项四级审批制度,对重大执法决定分别由办案人员、执法部门负责人、街道法制审核人员和分管领导逐层审核,重点审核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程序、事实认定、行政裁量权运用和法律适用等情形,做到层层把关,层层负责,进一步确保行政执法程序严谨、文书规范。同时,发挥专业人员在法制审核环节的关键作用,聘用律师事务所长期担任街道法律顾问,全程参与街道行政执法工作,对重难杂疑案件的审核进行指导,进一步提升了街道法制审核能力。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执法与实效双向并举。
一是推进社区违法行为综合治理。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以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的社区违法行为为执法重点,通过街道牵头主导、执法紧密配合、社区积极参与的创新举措持续开展综合整治。全年共拆除各类社区违法建设19处,拆除总面积840平米;治理各类社区堆物问题300余处次。街域违法建设持续减少,社区安全隐患有效移除,百姓生活环境更加和美,群众满意率不断攀升。
二是加强街域环境秩序常态管控。全面提升动态问题常态治理能力,针对上级重点督查、群众反映强烈和问题反复多发的顽固点位,持续改进工作机制。通过交叉巡查、定点值守、延时管控等举措,落实“全覆盖”巡查执法要求,形成市容卫生、街面秩序、环境污染同步兼治的整体管理态势。全年共治理流动摊贩、露天焚烧、占路经营、运输撒漏等城市管理顽疾1200余处次。
三是统筹开展重点领域执法工作。推进行政执法权限下沉,对照街道执法权责清单,详细制定执法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内容。以“七小行业”、“门前三包”、渣土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为重点,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严格落实“双随机”制度。针对驻街企业、经营商户、社区住宅等场所建立检查台账,详细记录日常执法检查情况,对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依职责督促整改、按期复查、及时移送。以《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天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准则,持续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特别是在治理违规饲养鸽子工作中,被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定为贯彻落实《条例》典型执法案例在全市推广,极大的肯定了我街治理违规饲养鸽子工作。全年共开展各类行政执法检查120余次,累计纠正底商外溢、社区堆物、门前不洁、路面污染等问题点位600余处次,集中整治乱停乱放共享单车200余辆,发放100余份“生活垃圾分类”明白纸,立案处罚37起,罚款金额41350元。全面落实了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基层履职要求,实现了街道综合执法的治理创新。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普法宣传效果有待增强。群众支持参与是做好街道行政执法的重要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华新街道对法律法规的宣讲多通过边执法、边普法的形式开展,系统性统筹和针对性部署不够,普法手段相对单一,群众对街道执法工作和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了解不够,导致不理解、不配合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阻力。
二是法制审核有待加强。按照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要求,华新街道设置法制审核部门为公共安全办,设置法制审核人员1名,法制审核人员在经验能力上与岗位要求还存有一定差距。面对繁杂的街道行政执法权责事项,审核难免力不从心。需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素养,确保法制审核环节严谨规范、发挥能效。
三是执法水平仍有待提高。部分队员入职时间较短,法律法规掌握不够熟练,法治思维养成和执法尺度把握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执法过程中重操作轻程序,想管不会管、想干不会干等问题依旧存在。同时,街道行政执法队伍改革仍在推进过程中,街道执法队伍面临行政执法人员流失严重现象,执法人员应编9人,实际在岗人员2人,缺编3人,混岗4人,对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提升产生了一定制约。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华新街道将继续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履职要求,以常态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执法方式,统筹现有力量,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组织和开展好2022年各项行政执法工作:
一是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把守法意识养成作为行政执法一项重要抓手工作,培养居民建立学法、用法思维,引导辖区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城市治理,街道、执法和居民三者之间良性互动,促进城市治理由政府约束向全民参与转型,变执法强制为公民自觉,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维护”的良好社会治理氛围。
二是充实法制审核力量。逐步完善法制科室建设,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环节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通过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加强现有法制审核人员的能力培养和经验积累,同时,不断将政治素养高、法律知识丰富的专业人员吸纳入法制审核队伍,为提高街道法制审核能力夯实基础。
三是抓好执法能力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等方式,增强一线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理念与水平,促进队员理解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法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促进服务群众水平提高。
四是加强区级部门联动。积极探讨职能部门与街道行政执法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加强与规自、城管、司法、市场监管、卫健、安全等部门的紧密沟通,使街道行政执法工作得到技术支持、专业指导和信息共享,通过不断梳理工作体系,打通工作瓶颈,进一步促进上下联动、权责明晰的基层执法责任链条成形。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