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东丽区2015年中规模奶牛成本收益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6-01-26 00:00      来源:天津市东丽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号:
    
天津市东丽区2015年中规模奶牛成本收益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近日,东丽区发改委成本调查科对本区2015年中规模奶牛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区中规模奶牛平均产奶量、产值、总成本、净利润等主要指标较去年有所增加,而平均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销售价格、总成本和净利润较去年有所下降。
一、基本情况
(一)头牛产奶量增加。2015年我区中规模奶牛场头牛产奶量7325公斤,比上年的6432公斤增产893公斤,增幅13.88%。产奶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饲料投入增加;二是精心喂养,科学管理,防疫工作细致到位,头牛产奶量明显提高。
(二)头牛产值增加。2015年我区中规模奶牛场头牛产值28574元,比去年的27451.54元增加了1122.46元,增幅4.09%。产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产奶量的增加,而增幅不大的原因主要是牛奶收购价格降低,由于牛奶收购企业压价收购,自春季至秋季前后,我区奶牛养殖户牛奶销售价格基本维持在每公斤3.3元左右,比上一年同期降低了10%左右。综合来看,我区中规模奶牛场全年每50公斤牛奶平均销售价格为183.17元,比去年降低了16.83元,降幅8.42%。
(三)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大。2015年东丽区中规模奶牛场头牛平均总成本19670.05元,比上年的18834.74元增加了835.31元,增幅4.43%。饲养成本18009.10元,比上年的17258.24元增加了750.86元,增幅4.35%;人工成本1633.80元,比上年的1549.35元,增加了84.45元,增幅5.45%;土地成本持平。
成本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饲养成本中直接投入增加。虽然今年的精饲料价格下降,从去年的平均每公斤3元下降到2.75元,但是2015年我区中规模奶牛场头牛饲料投喂量增加,精饲料投喂量为4380公斤,比上年的3830.50公斤增加了549.50公斤,增幅14.35%。精饲料投入费用12064元,比上年的11491.50元增加了572.50元,增幅4.98%;青粗饲料投入费用2958元,比上年的2830元增加了128元,增幅4.52%。二是间接费用中销售费用增加较多,据养殖户介绍,今年销售牛奶需要跑更远的路程,造成销售费用从去年的178.50元增加到215元,增长了20.45%。三是2015年人工支出增加。虽然今年奶牛养殖场家庭用工天数减少,但是劳动日工价由去年的75元上涨到84元,雇工工价也从去年的90元增加到100.80元,人工费用上升了5.45%。
(四)头牛净利润上升。2015年中规模奶牛场头牛净利润8903.95,比上年的8616.80元增加了287.15元,增幅3.33%。利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产量产值增加,扣除成本上涨因素,养殖户收益仍有小幅增长。
二、分析及预测
(一)经济转型挤压农业生产生存空间。近几年我区全面开始加快两个转型(即经济向高端转型,农村向城市转型),农用地大幅减少,饲养业更是被排挤到偏远地方,造成养殖户生产成本中运输成本增加,同时在政策上也逐渐失去各方面的优惠和“照顾”。
(二)奶牛生产成本较高,收益不稳定。2015年我区饲料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人工成本却上涨明显。尽管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养殖户收益的增加仍不明显。一方面是受市场供求和外地奶源竞争的影响,使养殖户收益增产不一定增收。另一方面是受流通环节中间商的盘剥,使养殖户收益受损。
(三)改善生产管理和经营方式是农业发展趋势。牛奶曾被誉为改善国人身体素质的良方,饮用牛奶和奶制品也逐渐成了国人的习惯。目前迫切需要改善奶牛生产管理条件和经营方式,加快建设标准化奶牛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奶牛饲养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集约化,形成产、供、销 “一条龙”,不断深化牛奶加工。
(四)预计2016年我区奶牛生产形势较好。随着我区奶牛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奶牛生产能够保持稳定并逐步增长的态势,使奶牛生产能够“量”、“质”双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