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东丽区2016年下半年生猪成本收益直报
发布时间:2016-12-28 00:00
来源:天津市东丽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国家发改委及天津市发改委关于2016年下半年生猪成本收益直报调查的布置和要求,今年下半年东丽区对世纪兴种养业有限公司、新兴同利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振兴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等不同饲养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完全成本调查。调查显示:2016年下半年规模猪场头猪产值、生产成本有所上升,净利润小幅下降。现将调查汇总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头均产量基本持平 2016年规模生猪头均产量(下同)103.88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大规模养殖户(场)100.75公斤,中规模养殖户(场)107公斤。 (二)头均产值增加 规模猪场平均头猪产值1877.47元,比上年的1762.08元增加115.39元,增幅6.55%。其中:大规模猪场产值1813.75元,比上年的1708.29元增加105.46元,增幅6.17%;中规模猪场产值1941.18元,比上年的1815.87元增加125.31元,增幅6.9%。2016年规模猪场5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903.57元,比上年的848.19元上涨55.38元,涨幅6.53%。按不同规模划分:大规模猪场5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900元,比上年上涨52.25元,涨幅6.16%;中规模猪场5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907.13元,比上年上涨58.5元,涨幅6.89%。 2016年可谓是猪价牛市的一年。我区生猪价格持续走高,但与上半年相比,下半年生猪市场还是暗淡了一些,自2016年6月生猪价格到达制高点22元/公斤后持续走低,到10月中旬下降至13.4元/公斤,降幅达到39.09%。这主要是由于育肥猪大量出栏,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此外,进口猪大量增加使市场上猪肉供应量大增,也从某种程度上压低了猪价。同时,今年第三季度仔猪季节性补栏减少,价格持续下滑。不过,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肉品消费的回升、季节性疫病、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仍低于正常水平,第四季度我区生猪价格有所回升,截止到12月初,生猪价格达到17.2元/公斤,与最低点相比上涨29.1%。 (三)生产成本上升 规模猪场平均每头生猪总成本1566.4元,比上年的1387.94元增加178.46元,增幅12.86%。其中生产成本1562.15元,比上年的1383.69元增加178.46元,增幅12.9%。饲养成本中物质与服务费用1423.96元,比上年的1260.42元增加163.54元,增幅12.98%。人工成本138.19元,比上年的123.27元上升14.92元,增幅12.1%。 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仔畜费用大幅上升。2016年平均仔猪价格42.2元/公斤,比上年的31.27元/公斤上涨34.98%。仔畜费用643.75元,比上年的476.88元,上涨166.87元,涨幅34.99%。二是人工成本增加。2016年劳动日工价和雇工工价分别为93和112元,比上年的84和100.8元分别上涨10.71%和11.11%,头猪用工量1.33个,比上年的1.32个增加1.14%。此外2016年头猪平均每公斤饲料2.6元,比上年的2.63元下降1.15%,饲料费用730.39元,比上年的737.9元下降7.51元,降幅1.02%。增减相抵后,生产成本小幅上升。其它直接、间接费用有增有减,由于绝对值较小,对整体物质与服务费用影响不大。 按规模划分:大规模猪场头均总成本1499.02元,同比上涨12.62%。饲养成本1495.2元,同比上涨12.66%。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1391.68元,同比上涨12.78%。人工成本103.53元,同比上升11.03%。中规模猪场头均总成本1633.77元,同比上升13.08%。饲养成本1629.09元,同比上升13.12%。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1456.24元,同比上升13.16%。人工成本172.85元,同比上升12.75%。 (三)生猪头均净利润小幅下降 规模猪场平均每头生猪净利润318.36,比上年的381.5下降63.14元,降幅16.55%。其中:大规模猪场净利润322.39元,比上年的384.94元下降62.55元,降幅16.25%。中规模猪场净利润314.33元,比上年的378.05元下降63.72元,降幅16.85%。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总成本上升,尤其是仔畜价格上涨明显。 二、分析及预测 (一)总体分析 自6月养殖户压栏导致 “牛猪”供应大增后,猪肉消费减少情况下,“牛猪”短期集中释放,猪价逐渐下跌。 今年三季度市场恐慌结束后,猪价逐步企稳,第四季度猪价整体窄幅波动,价格虽无法回到前期高点,但仍处于高位,养殖利润仍高于正常水平。至10月份生猪存栏回升,加之进口大幅增加,猪肉市场供应增多,此外,“中秋、国庆”双节过后消费需求逐渐回落,生猪价格进一步下降达至最低点13.4元/公斤。10月中旬开始进入传统消费旺季之后,猪价反弹上涨,随后一路小幅攀升。12月初我区生猪均价达17.2元/公斤,环比上涨3.61%,猪粮比达到9.25:1。 生猪价格突飞猛涨的同时,仔猪价格也高歌猛进。三季度仔猪平均出售价格为20.74元/斤,而进入四季度以来,仔猪价格更是一直平稳上涨,近期市场上30斤左右的仔猪价格已经上升至22.6元/斤,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为61.4%。业内人士认为生猪产能偏紧的大周期还没有结束,目前已经进入后程,供应会逐步好转,但速度相对偏缓。随着秋冬季传统肉品消费旺季的到来,猪价依然有回暖基础。 (二)净利润小幅下降因素中,猪源紧缺导致仔猪价格上涨成为主因。 据分析,生猪供求关系不平衡是拉动猪价大幅上涨的主因。从2012年下半年起直到2015年上半年的几年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殖行业亏损严重。经历了近3年的残酷“洗牌”,生猪的存栏数量逐步缩减,加上不断提高的环保门槛,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许多养殖户尤其是中小型养殖户在市场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缩减生产规模,甚至退出养殖行业,致使2015年以来能繁母猪存栏不断下降,“去产能”成效初现,此外,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亏损后,能繁母猪被大量淘汰,短期的盈利无法带动母猪大量补栏,造成母猪存栏量现在处于历史地位,仔猪产量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今年猪源紧张供应不足,导致我区生猪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养殖户们在利润的驱使下都积极补栏使仔猪供应紧张。从而拉动仔猪价格快速上涨。 (三)人工成本上升对净利润下降起到助推作用 今年下半年,我市劳动日工价进行了小幅调整,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2.1%。同时我区雇工工价也存在小幅上涨情况。主要是受因为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等因素。 (四)未来生猪生产形势预测 春节前的这两三个月是全年猪肉需求的最旺季,在这段时期内,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使猪价上涨的概率大大高于下跌的概率。在2016年春节前的连续三年中,都因供大于求的局面使行情出现不涨反而下跌的情况,但是2016年春节前夕却一反常态,在需求最旺的时候猪价出现上涨,而今年年底也就是2017年春节前夕猪市行情很明显也是产能不足、供不应求。因为春节前出栏的生猪均为去年之前的母猪所产,今年补栏和新增的母猪无法影响到春节前的生猪供应。所以说,春节前猪价上涨的概率还是要远大于下跌的概率。 三、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政府调控政策。生猪市场行情不稳定,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如果再加上天气、疫病等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市场风险更大,而中小养殖户不一定能抵抗得住这些风险,这就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在土地、资金、技术、防病等方面对生猪养殖户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正确引导生猪养殖户走上规模、集约化、标准化的道路。做好生猪、能繁母猪存栏数量的跟踪监测,定期向各规模以上生猪养殖户发布市场动态信息,帮助其理性判断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和合理预期,正确引导其搞好生猪的补栏、出栏,保持能繁母猪适度规模。 二是加强疫病防控,促进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做好生猪产销衔接,支持相关经营单位适时适度向外组织生猪入市,平抑、稳定我市猪肉市场价格。 三是鼓励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直接合作,发展“农户+企业”的订单式养殖模式,促进利益合理分配,保证生猪价格的基本稳定,为养殖户带来稳定可靠的收益。 四是密切关注猪肉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家庭正常生活带来的影响,按全省的统一要求及时启动和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