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5-03-21 00:00      来源:东丽区人民政府
字号:
    

——2005118日在东丽区第十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东丽区区长张中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丽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监督、帮助下,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苦干五年争第一,建设现代化津滨新城区的目标,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克难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在六个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突出结构调整和扩大开放,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三级财政收入23.3亿元,增长58.5%,其中区级收入7.01亿元,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7877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增长18.6%。上述指标均好于历史水平。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区完成农作物播种13.9万亩,造林2242亩。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得到提高。金钟蔬菜市场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大顺园林、方大禽业和世纪兴种养有限公司等各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区有63%的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化体系。为17092户种粮户落实粮食政策补贴款107.9万元。工业发展增势明显。制定了《东丽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纲要》,确定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加快推进镇街乡经济功能区建设,新开发2403亩,累计引入企业105家。全区工业企业投资23.8亿元,新建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52家,实施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48项。竣工标准厂房58万平方米。积极扶持规模企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全区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32家,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13.5亿元,同比增长23.7%,占工业总量的68.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四大优势产业完成产值86.8亿元,同比增长39.7%,增幅比工业平均增长速度高4个百分点。推行名牌产品战略,应大皮装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金桥电焊条获天津市名牌产品称号。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加大商贸物流资源整合、重组力度,新建了总投资11亿元,占地1000亩的国际轻工商贸城,建成五矿钢材交易配送中心,迁建了金温服装城等市场。加强货运市场管理,陆路货运能力达到1.7万吨。军粮城码头年货物吞吐量12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实施了自来水、燃气配套建设和北环铁路平改立工程;启动了万科东丽湖住宅建设,已兴建高档住宅1.2万平方米;完成了万科滑水会所(二期)主体工程,为2005年世界滑水锦标赛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和私营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制定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新批和增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12家,完成合同外资额1.84亿美元,资金到位额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4%46.12%;引进内资协议额38亿元,到位额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0%191%。坚持走出去战略,新办境外企业2家,全区实现外贸出口7.42亿美元,同比增长43%。制定了《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支持私营企业发展,全年新增私营企业863家,新增注册资金8.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35.4%

(二)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活力不断增强

加强城市化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出台了我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全区城市化率达到55%,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方案论证会,为争取成为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奠定了基础。创新投融资体制,成立了联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与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合作,确定了3亿元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已落实贷款1.18亿元,有效地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注册了区城市化建设担保中心,拓宽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驻区金融单位支持我区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实行了新的区乡财政管理体制,镇街乡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建了东丽经济开发区、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两个独立的财政核算区域,实行了税收分成体制,增添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已成功试运行。改革工作考核机制,实行了一奖五杯考核奖励办法。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清理粮食系统不良贷款,进行了储备粮轮换。实施了住房货币分配制度改革,为770名干部职工补缴补充住房公积金372万元。推行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新的提升

从创新科技发展观出发,编制了《东丽区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天津市科技进步监测中列全市第二位,农口区县第一位。加强科学普及工作,获得了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六大科技专项计划的75个项目,创经济效益1.4亿元,获得科技进步奖励数量、级别位居全市第一。两项新产品被科技部列为2004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20家。天大胜远中央空调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评为天津市2004年优秀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有4家企业通过了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科技服务体系,东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成政务网综合应用系统,全区有关职能部门的30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审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春发食品香料有限公司实施了 ERP信息化工程,实现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程信息化,使企业总体成本下降15%,企业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统筹城乡建设,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了我区城市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编制报批了全区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调整完成镇街乡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入资金5.5亿元,改造津北线等道路23公里,完成了么六桥乡新区等供热管网和临时供热站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实施了九车地110KV变电站增容等电力配套工程。配合津蓟高速公路等市重点工程,完成拆迁21.5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新开工村民住宅26万平方米,实现小城镇住宅建设201.9万平方米,已竣工75万平方米。全面推行建筑市场阳光工程,完成了75项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

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快。重点实施了蓝天、碧水、安静等六大环保工程,基本完成了三年创模的各项指标。全区改造无障碍公厕7座,农村户厕2.14万座。大力推进生活垃圾袋装化,建成区袋装率达93%。加快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无瑕街污水处理站基本建成。积极创建安静居住小区,詹安里和钢管公司生活区已通过验收。大安村、胡张庄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实施了东丽公园改造、京山铁路沿线、昆仑北路等绿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基本达到35%。中心城区夜景灯光工程顺利实施。中心城区市容环境面貌在环城四区综合考核评比中名列前茅。

土地管理工作成绩显著。进一步加大协调土地审批力度,全年获得批准转用土地8262亩,为全区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严格供地管理,全年通过划拨、协议、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49宗。加大土地储备整理力度,共收购储备土地3190亩。

(五)社会保障逐步落实,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努力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完善就业工作机构,建立了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和村(居)协管员队伍。加强培训就业,培训各类人员5919人。拓宽就业安置渠道,与富川电机等100多家企业建立了沟通需求、落实岗位的就业联盟。全年新增就业人员15837人,其中安置农民10314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5523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区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84.1亿元,创历史新高。

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工作。深入做好乡镇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宣传,提高了企业及职工的参保意识。全区新增参加养老保险人员20000人、失业保险10665人、医疗保险14300人、工伤保险83942人。完成了老年事业发展基金的筹集任务。

(六)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强势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共铸诚信东丽品牌为目标,积极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活动,联合社会力量举办了东丽区农行杯第三届文化艺术节、程林之光歌咏大赛等文化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教育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建成校园网,实现了校校通;初步构建了全区网络教学体系,基本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华明九年一贯制学校主体竣工。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升初、中考、高考成绩在新四区均名列前茅。完善农村三级卫生医疗网,全区110个村实现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参加人数达13.3万人。组织医疗队伍深入各村,免费为16.7万名农民进行了体检。建成新立村、徐庄村健身广场。承办了东丽宾馆杯全国女足联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区游泳馆被评为全国先进游泳馆。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计划生育率达98.5%。制定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的目标,开创了双拥工作新局面;加强了对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的权益维护,审计、物价、行政监察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工商东丽分局被评为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了信访联席会议、信访工作通报、领导责任追究等制度。组建了区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本着事情要解决的思路,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积极完善不稳定因素大排查、大调处机制,妥善处理了各类群体性事件。强化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工作得到加强。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积极做好维权工作。大力推广居民区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对全区14个居民小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设立了警务室,提高了社区防控能力;福山北里社区被评为天津市无毒社区工作明星模范社区。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保持了全区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是全区人民抢抓发展机遇,在竞争中迎接挑战,在转型中经受考验,在前进中赢得发展的结果;也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大力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东丽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驻区企业、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东丽建设的国内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经济建设项目不多,产业集群规模较小;资本来源略显不足,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各项改革有待深化,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亟需解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工作还需加强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苦干五年争第一,建设现代化津滨新城区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家十分重视滨海新区的发展,滨海新区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全市三步走战略的深入实施,滨海新区西进、工业东移和机场扩建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我区作为重要的承接地,其重要经济功能区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这些都为我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有效地破解难题,趋利避害,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区委八届七次全会部署,围绕建设现代化津滨新城区的目标,坚持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全面提升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实施富民强区和科教兴区战略,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政通人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三级财政收入27.5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8.27亿元,分别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8665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增长15%

(一)着力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

按照调一强二进三的原则,大力优化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统筹区域资源,合理规划,发展板块经济,形成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三次产业能级,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整体经济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按照建设现代化沿海都市型农业的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521”工程,主动把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调整,使养殖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8%,高效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70%,进入产业化体系农户占总农户的比例达到65%,全面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按照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运行模式,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强化籽种种业发展,形成年生产优良种猪5000头,食用菌原种63万瓶、栽培种130万袋等籽种生产能力。启动花卉组培研发中心建设。建成北方花卉苗木集散地,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布局调整,投资5900万元,新增花卉面积300亩,建设外环千亩垂钓园。推进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监控和防治体系。按照水利发展规划,积极实施军粮城电厂出水口治理改造等工程,建设节水型社会。

围绕构建新型加工制造业集群,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深入落实《东丽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纲要》,切实加强东丽经济开发区和各镇街乡经济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其聚集效应。坚持项目带动原则,实施东丽经济开发区内1平方公里规划用地的开发建设;规划建设软件园、清华科技园(天津)创新中心和韩国工业园;加快办理各镇街乡经济功能区土地变性手续,搞好配套建设,依据各自的规划定位,实行错位竞争,不断强化产出和创新功能。新建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加强与天津国际机场的合作,启动航空城建设,规划建设航空产业基地。优化工业结构,优先发展电子与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四大新型工业。加大扶持力度,实行重大技改项目财政贴息政策,鼓励支持交通设备制造等四大优势产业和规模企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其支撑和带动作用。

围绕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建设服务业大区。以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第三产业结构升级。抢抓机场扩建、海河开发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制定完善大毕庄、航空城、军粮城码头三大物流区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引进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着力搞好对物流从业者的培训,不断提升我区物流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军粮城码头水运优势,整合海河下游工业区物流资源,谋划第二码头建设,启动钢铁物流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商贸流通业。加快国际轻工商贸城、天一摩尔等项目的规划建设,积极构筑现代商业的新格局。大力发展旅游业,调整和完善高标准的旅游发展规划,拓宽开发思路,搞好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开发建设,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建设万科东丽湖高档住宅区,全面开工建设滑水运动村等项目,启动沿湖景观改造和项目开发,切实承办好世界滑水锦标赛,进一步扩大提高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大力引进各类功能性、知识型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中介服务、投资、咨询、会展等新兴产业。

(二)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增添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活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结合本区实际,围绕重点,统筹协调,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机制体制创新。

改革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深入落实市政府《关于改革我市企业投资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扎实搞好区属国有资产清产核资,稳步推进区属国资国企改革。按照管理、营运、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设,促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实现国有资本向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集中,向优势产业、支柱产业集中,增强国有资本的主导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混和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形成国资、外资、民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格局。

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严格土地管理。搞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村民变居民、农民变股民,使集体资产人格化,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格土地管理。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严格保护耕地,着力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建立集体土地有序流转的运行机制。搞好存量建设用地普查,充分利用好已批土地,清理未利用土地,盘活闲置土地,开发后备资源土地,破解好发展空间难题。全年力争报批建设用地6000亩,整合挖潜建设用地4000亩。

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为中小企业、城镇建设服务水平。强化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驻区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探索筹建区偿债基金,确保银行贷款资金安全运行。广泛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加快存量资产转化、变现,尽快盘活现有可出让土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土地整合。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完善财税管理体制,调动镇街乡税收积极性。注重税源结构调整,重点培养税源大户。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落实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资产重组和辅业剥离,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培育与引进并重,着力发展一批规模民营企业。鼓励社会力量和民营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信用担保机构,继续发挥好联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中小企业促进会的作用。筹建两个行业协会,引导同行业联手发展、横向联合。

进一步深化我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开展镇街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聘任制改革工作。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深入落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注重引资领域拓宽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相统筹,推进对外开放与境外投资开放同步发展,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土地出让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水平。

千方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拓宽招商领域。按照南联港台、东引日韩、西拓欧美,紧盯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地区的思路,抓好全方位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来我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新型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在引进现代物流、商贸服务项目、规模企业和企业总部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由单个项目招商向集群项目招商转变,充分调动市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组织好宣传招商、会议招商,力争取得更好的招商效果。努力提高招商质量,严格按照引进项目投资强度、税收强度的要求,有选择地引进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项目。同时,把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提升我区产业结构相结合,把引进新项目与老企业嫁接改造相结合,围绕做强优势行业进行项目包装,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不断提升我区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全年完成合同外资额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38亿美元。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继续抓好对内开放工作,通过产业、产品、技术、资金、无形资产等多方面的合作,积极吸引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来东丽投资,力争全年实际到位内资25.3亿元。调整发展对外贸易,优化外贸结构,缓解退税压力。

(四)深入落实科教兴区战略,重点促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

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整合区域科技资源,深化三大科技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对全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六大科技专项为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争取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5项,科技成果鉴定15项,市级科技成果30项。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用科技增量激活资产存量,加速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启动建设东丽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快东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力争实现新突破。加强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20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教育事业规划、开发和建设。积极探索课程改革、评价制度改革等教育配套改革,创新教育思想、方法、手段和模式。新建示范中学等3所学校。加强与市区名校的联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高标准巩固普九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健全和完善社会大培训运行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增强全区人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积极构建以基础教育为主,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相互促进,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互为补充,适合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新体系。

加快深化人才强区战略。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加强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现有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配套政策,推进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

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发展数字东丽。突出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整合现有网站资源,建成统一的东丽综合信息对外门户网站,新增宽带网用户2000家。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构建可亲、可信、可靠的电子政府框架,实现政府运行与服务的大提速,切实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加快城乡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

坚持科学规划、落实投入、加快建设的原则,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修编,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经济功能区和集中居住区建设,努力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全区城市化率达到57%,向镇区转移人口2万人。

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完善公路交通网络。打通津塘二线,修整金钟路等道路,规划津岐路。启动环线供水供气干管和津塘公路自来水干管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供气供水配套设施水平。解决低洼片行路难、排水难问题。完成丰年村街霞宏道等道路大修改造,实施程林一、二村道路维修及排水设施改造工程。推进东丽电网建设,加快建设中河110kv、南何庄35 kv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实施低压电网改造。科学合理开采和使用地下热源。规范扩大集中供热覆盖率,年内新增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积极支持配合市重点工程,做好空港物流加工区、泰达西区和机场扩建的征地拆迁工作。加快实施各镇街乡中心镇区住宅建设,全年力争新开工100万平方米,竣工50万平方米。搞好振兴南里等住宅区建设。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20亿元,税收1.1亿元。

巩固创模成果,争创全国卫生区。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创模验收达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做好新划归我区主干道路的清扫工作。落实镇街乡环境建设责任制。开展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驻地、主干道两侧等地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坚决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垃圾杂物和废品收购点。进一步改善城区市容面貌。深入实施街景立面整修和夜景灯光工程,规范改造利津路商业街等城区主干道路两侧的牌匾和布标幔帐。继续推进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全区增建垃圾转运站3座,关闭外环线内所有垃圾临时卸地,建成区主干道路两侧实现垃圾袋装率95%,垃圾无害化处理80%以上。兴建星级厕所3—5座。搞好农村户厕改造。大力开展绿化建设。实施惠民公园和津塘公路南侧(红旗楼)、程林街迎水园绿化工程建设,抓好一线两路造林工程和一湖两区绿化配套工程,确保全年完成造林1000亩,植树6万株的绿化任务。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和监察力度,规范我区建筑市场。继续强化土地市场管理,严格土地审批程序和占补平衡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协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大力推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东丽精神的培育活动。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针,加快构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文明社会。

加强社会事业的服务功能,建设服务型社会。规划调整卫生资源,改善就医环境。建设区卫生防病站,启动东丽医院改扩建工程,新建华明医院和军粮城医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全国先进文化区的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群众文体活动阵地建设。积极推进镇街乡中心镇区的文化站、文体健身广场建设,筹建区广播电视大厦和体育场(馆)。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的创建为载体,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确保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做好城市化资料的整理和建档;开展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加强社区管理;加大对保护妇女、儿童、老龄权益及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国防教育,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项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创建平安东丽的要求,健全、完善信访稳定工作制度和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力争提前实现三年基本好转,五年根本好转的稳定工作目标。继续做好四五普法教育活动。以推进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的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区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大打黑除恶和追逃工作力度,及时查处各类刑事案件;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大经济犯罪的查办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有效维护全区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加快区、镇、企三级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专项治理,加强对各类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落实对安全隐患的整改,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认真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按照自主择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的原则,以解决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劳动就业工作。全年计划完成各类培训5000人,安置就业1.5万人。

完善提高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成镇街乡劳动保障服务大厅,确保中心人员充实到位。向基层延伸劳动保障服务职能,在村(居)委会设劳动保障服务协管员和联络员。落实一联盟、二对接、三同时的就业机制。继续扩大就业联盟,新增50家企业加入联盟组织。引导镇街乡建立就业联盟制度。搞好区内新建工程项目库与区街劳动保障信息网联网对接,着力为空港物流加工区、泰达西区等驻区企业输送合格的员工。加快劳务派遣组织建设,努力开辟境外就业途径。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

落实市“351”培训计划,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建成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整合全区职业培训机构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职业技能、定向、创业和指导性培训。积极引导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倡导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多种形式安置就业。

走城市化道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积极鼓励农民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或用征地补偿费等形式,投资兴建标准厂房、商业服务设施、蓝领公寓,取得非劳动所得。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使农民取得稳定的股份回报。引导农民组建农村新型股份制经济组织进行自主创业。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和扩大企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四险的覆盖面及参保率。贯彻落实《天津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试行办法》,坚持以土地换保障的思路,研究制定我区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施细则,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多渠道筹集资金,筹建区养老保障风险基金。继续推广农民退养补助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要达到70%,切实保证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健全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低保家庭收入核算和社会捐赠制度;实行与新型合作医疗相衔接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教育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对特困中小学生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制度,确保特大自然灾害24小时灾民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区为目标,重点抓好扶贫解困。用好特困生救助基金和老年基金,完成扶贫资金募集任务。利用三年时间新建和改造敬老院,积极发展老年事业。筹建爱心慈善超市。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学习。大兴学习之风,强化经济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把握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决策。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组建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重大事项进行咨询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依法决策。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组建法律顾问团,聘请法律专家和在职法律工作者兼任我区法律顾问,确保区政府重大决策和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符合法律法规。

民主决策。在重大决策出台前,主动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询意见,听取民众的建议,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为民服务热线电话网络和区长电子信箱建设,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一步拓宽民意沟通渠道,搞好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使各项决策充分反映民意。

各位代表,2005年区政府的工作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奋发有为,求真务实,为全面实现苦干五年争第一,建设现代化津滨新城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注释

1.“521”工程:用三年的时间实施5个推进、2个支持、一个搭建,即推进农业管理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推进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业资本内引外联、推进农民培训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基础建设稳健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初步搭建一个农业信息平台。

2.“一线两路造林工程和一湖两区绿化配套工程:一线两路为外环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津滨高速公路;一湖两区为东丽湖和空港物流加工区、泰达西区。

3.“一联盟、二对接、三同时的就业机制:一联盟是由劳动保障部门发起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参加,把企业提供岗位,劳动保障部门兑现政策和提供劳动管理服务联系起来的就业联盟制度;二对接是把工程项目库与人力资源库相对接,使开发就业岗位与劳动力资源相匹配;三同时是对政府投资项目,新建扩建项目和公益项目,在立项审批的同时,签订招工协议;在开工奠基的同时,签订员工培训协议;在投入运营的同时,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和政策扶持协议。

4.“351”培训计划:即用3年的时间,大力开展5个方面的重点培训,专项培训100万农村劳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

jiucu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