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4-01-16 09:00      来源:东丽区人民政府
字号:
    

——200416日在东丽区第十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东丽区区长张中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丽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是东丽区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确定了建设现代化津滨新城区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五年争第一的奋斗目标,标志着东丽区加快了向现代化、城市化迈进的步伐。一年来,我们面对自然灾害、非典疫情和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沉着应对,紧紧围绕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扎实苦干,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战胜非典,经济发展创出新业绩

去年4月份,我区成为天津市非典疫情的重灾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基层单位认真负责、靠前指挥,全区人民同心协力,群防群控,构成了防控非典的四级组织网络,快速完成医疗观察所建设和清查、控制外来人员工作,为全市非典疫情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非典防治工作凝聚了党心、民心,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使我们能够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区人民掀起了经济建设新高潮,全面实现了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最终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

全年预计完成(下同)国内生产总值1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突破了百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三级财政收入14.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5%,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9亿元,乡镇财政实现较快增长,顺利完成了市、区财税体制改革,区财政总体实力大幅跃升;农民人均纯收入7161元,增长11%,连续几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入完成40.46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0%

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发展园区经济,深化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34651

工业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工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了两个百分点。投资9.5亿元,新建工业企业194家,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48项;投入技改资金5.5亿元,实施技改项目90项。制定了规模企业扶持政策,促进了规模企业的发展,使我区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2家。规模企业实现产值86.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5.5%。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泰牌皮衣系列、天塔牌蜡烛系列获得天津市名牌产品称号,新申请注册品牌80件。体制优势形成,完成规模企业改制4家,全区累计有89.7%的集体企业完成了改制工作。着力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达到22家。

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重点发展培育新型业态营销方式,兴建了五矿新兴钢铁市场、何兴庄常瀛食品市场,迁建了民权门副食调料综合批发市场和温州城市场,完成市场成交额45亿元,增长32.3%。启动了泰基培训中心等重点旅游项目。积极引导传统联运企业和仓储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方向转型,编制了《东丽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全区纳管联运企业发展到400家,占全市联运企业总数的22%。新建了巨邦物流,扩建了振东物流中心。军粮城码头正式开业运营。房地产开发逐步向中高档次方向发展,新开发住宅面积28万平方米。拓宽了第三产业发展领域,保险、广告、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生产成效显著。压缩粮田面积2.3万亩。大力发展养殖业,投入1.36亿元,新建了110个畜牧水产养殖小区,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畜禽业良种全面普及,良种化程度达到90%以上。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纪兴发展有限公司被批准为国家标准化项目。金钟蔬菜批发市场、方大禽业成为国家级、市级龙头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农户4.4万户,占全区总农户的60%。圆满完成“625”重点工程。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村人畜饮水和除氟改水工作。

农民收入水平逐年增长。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63.57%,家庭经营收入占26.35%转移性收入占10.08%。帮助1.5万户有生产项目的农户发展生产,小额贷款余额达到15.5亿元。累计投放扶贫发展资金429万元,帮助1545户困难家庭发展农业项目,户均增收6683元。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亿元、税收2.4亿元,分别增长42.8%25.9%。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了劳动力培训和职介服务等工作,全区安置就业1.2万人。居民储蓄逐年攀升,储蓄余额达到68亿,人均储蓄2.2万元,增长38.3%

(二)扩大开放,经济外向度实现新提高

招商引资形势喜人。健全了区乡两级招商组织,组建了区招商局,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奖励政策。全区新批三资企业项目90个(其中,新引进项目60个,增资项目30个)。协议外资额按可比口径完成3.6亿美元,到位额2.36亿美元,分别增长44%111%按新口径,协议外资额1.1亿美元,到位额7528万美元,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0%151%

经济开发区的龙头作用增强,完成出让土地1平方公里,实现协议引资1.76亿美元,资金到位9800万美元。新引进了日本三五等为丰田汽车配套的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汽车传动、锻造等零部件为主的产业链。

外向型经济步伐加快。外资企业实现出口创汇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内资企业实现外贸出口额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5%。新批内资进出口企业50家,圣发烛业和安达集团走出国门,分别到美国和韩国投资办厂。

内联引资势头强劲。完成协议额22.3亿元,实际利用内资额10.2亿元,超过前10年的总和,资金到位额和增幅均列农口区县前茅。标准厂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工建设6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的载体支撑。

(三)科教兴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区域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监测连续4年位居全市前列。重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8项(其中列入市科技攻关项目9项,市星火计划项目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3项)高附加值天然调味料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香精制造技术与产品开发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组合绝缘数字同轴射频电缆3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润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农大合作的免疫调节剂胞肽生物预防畜禽疫病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37家企业解决担保贷款6000多万元,企业销售收入和税收分别增长67%60%。华海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和春发香精香料有限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启动了天津软件园——东丽园建设。民营科技企业达到82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4亿元,税收7640万元,成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力量。

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推进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百中学高中示范校和天津市滨海实验学校。初步建成了教育局域网,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达到100%。实施了三名工程,建立了优秀教师奖励制度。中考、高考和学科竞赛均取得可喜成绩。

实施人才战略,积极为企业引入各级各类人才,办理人才调入1800人,储备人才6750人,处于农口区县领先地位。

(四)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展现新面貌

突出了规划的龙头作用,完成了全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国土资源整治规划编制和镇街乡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等工作,勾画了现代化津滨新城区结构布局和市政设施框架。实施了跃进路、先锋路等7条道路的拓宽改造工程,完成了道路两侧平改坡和立面整修,兴建了占地5.2万平方米的东丽广场,超额完成了六路一广场建设任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配合世纪大道、金钟河大街、津汉公路拓宽、高架轻轨等市重点工程,完成了地上物拆迁10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加快了城镇建设速度。小城镇共开工住宅建设10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万平方米,实施非营业性公共设施建设3万平方米。华明家园成为全市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东丽湖自来水、燃气管道的铺设和程林庄路二期自来水干管铺设接口等工程。完善了城区供热管网,新增供热面积5.9万平方米。改造了丰年村地区排水管网。加强了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东丽湖、南大桥等变电站工程。完成了自来水抄表到户3万户的任务。

创建环保模范城区工作成效显著。继续实施了蓝天、碧水等六项工程,加大重点污染源的监控治理力度,完成了国控点范围内10吨以下锅炉改燃拆除并网任务。改造了旱厕154座和农村户厕2000座。加强社区管理,实施了黄土不见天工程,对10个居民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对7个居民小区进行了绿化、硬化改造。完成了外环线内侧2公里绿化带建设任务,春季造林4094亩,植树24.1万株。对外环河、月牙河进行了改造整修。超额完成了年度环保创模指标。

有效经营城市资源。进一步规范了我区土地市场和办件程序。制定了《土地交易实施方案》《土地储备实施方案》等规范性制度。建立了土地整理中心,对贯庄等村实施了土地整合,完成了大东庄拆迁工作。对原行政划拨闲置2年以上的土地和面临倒闭的企业,收回或收购了土地使用权。对外环线以内的国有土地进行了收购储备,对经营性用地实行了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五)大胆创新,发展环境实现新突破

破解资金难题,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区融资协调领导小组主动与金融部门沟通,精心包装项目,通过人大批准,政府承诺,创立担保方式,落实各项贷款14.5亿元(其中:商业银行3亿元、光大银行3亿元、建行6亿元、农行2.5亿元),重点支持了空港物流拆迁、土地整合、城市化建设等重点项目。同时,试运作了区房管局标准厂房信托融资项目。

积极实施园区战略,搭建经济发展平台。创立土地流转的多种形式,破解土地整合的难题,整合土地6.91平方公里。组建了区级产业园区经营开发主体,引入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投入基础设施资金2.23亿元,完成开发建设4.97平方公里,实现招商5.39平方公里。通过收购老企业的方式,开发区盘活了原五星物产公司、中纬药业等企业的闲置土地和厂房;徐庄子村扩建了振东物流中心。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赵沽里和何兴庄打破村域界限,联合迁建民权门批发市场;东丽开发区与新立街合作,完成了新立组团3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与区房管局合作,联合建设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

实施了环境建设年活动,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开展了清脏治乱活动,完成了区垃圾场迁址工作。投入280万元,成立了镇街乡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配置专用车19辆,实现了农村垃圾的集中清运。全区共清运垃圾27.3万吨。对张贵庄地区道路两侧私开乱改门脸进行了专项治理。依法拆除违法建筑521间。认真落实政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成立企业投诉中心,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受理企业投诉。推行了并联审批,提高了办事效率。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现了23个单位、8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减免。认真落实区人大关于依法治区的有关决定,深化了四五普法,开展严打整治行动,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

(六)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宣传我区建设现代化津滨新城区战略目标,深入开展诚信东丽活动,努力培育信用行为,提升诚信意识,打造了诚信东丽品牌。在农村开展了信用工程创建活动,评定信用农户1.1万户,评定信用村58个,信用乡镇4个,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05亿元,大毕庄村、大毕庄镇分别成为全市第一家信用村、镇。

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制定了《东丽区社会各项事业总体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家庭、农村、社区和广场文化活动。改造了东丽礼堂。全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区防病站达到了国家级实验室标准。群众体育工作在全市保持领先,成功举办了区第三届运动会。建成区体育艺术学校。编制了《东丽区信息化发展规划》,实现了政务网络村村通。宽带网络用户发展到1000多户。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0万户。增强了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摸清了低保人群底数,做到了应保尽保,全区享受低保人员达到7034人。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扩大了三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11万多人。继续保持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9.03%。双拥工作向纵深推进。建成科技拥军培训中心,建立起科技拥军、科技助民互动机制,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落实了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疏导化解社会矛盾,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加强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依法规范了村委会换届选举程序,保证了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强化了审计监督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统计、物价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全区人民在区委的领导下辛勤劳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积极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离退休老同志和各界人士,向驻区企事业单位和大力支持我区经济建设的金融部门,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来区投资兴业的工商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肯定过去一年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矛盾和问题:一些体制方面的障碍仍然制约着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对国民经济具有支撑作用的产业、行业还不突出;发展空间仍需加快拓展,环境仍需改善;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农民就业压力加大,增收任务艰巨;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4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4年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现代化津滨新城区建设,实现大发展的希望之年。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创造性地做好今年的工作,努力开创东丽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全区30万人民的热切企盼。今年,我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实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世界经济有望较快复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发展的体制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家仍将实行积极财政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加快发展的趋势明显。天津在完成三五八十阶段性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实施了三步走战略,随着发展区县经济等五大战略举措的深入落实,空港物流加工区建设和工业东移步伐的加快,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将更加优化。一年的实践证明,津滨新城区战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东丽实际的区域性发展战略;苦干五年争第一已成为全区人民的自觉行动,为现代化津滨新城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经济工作呈现多方面突破、跨越式发展的可喜态势,战胜困难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人心思进,民心向上,全区上下求发展、谋跨越的氛围愈加浓厚。只要我们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乘势而上,勇于进取,就一定能够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八届五次全会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富民强区战略,加快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步伐,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大力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坚定苦干五年争第一的信心,加速现代化津滨新城区建设,为实现三步走战略做出贡献。

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三级财政收入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7877元,比上年增长10%固定资产投入4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

(一)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要坚持以新型加工制造业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都市型农业为基础的发展思路,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和具有东丽特色的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提高产业竞争力。

继续实施园区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新型加工制造业集群,切实加强乡镇经济功能区建设,突出抓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皮革服装制造、新型建材制造等8大主导行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新型制造业项目,新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50个,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8家。配合市工业东移战略的实施,积极做好电子、汽车、化工等产业项目的承接。构建高科技产业集群,加快天津软件园东丽园建设,积极谋划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海河经济带建设。重点培育和引进电子与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和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完善扶持和引进规模企业的相关政策,促其做优、做大、做强。围绕大企业、大产品搞好配套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形成集约优势。实施新一轮的嫁改调,积极推进企业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有效整合资源。

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加速推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树立大商业观念,加快推进全区商业结构调整。面向天津和三北市场,拓宽商业经营领域,通过大集散,实现大流通。大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启动国际轻工商贸城、名派服装城等市场建设。围绕三大物流区建设,打造物流东丽。按照我区现代物流发展战略,建立支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政府协调服务机制,制定产业政策和分步实施规划,构建物流信息平台。搞好大毕庄陆港建设,规划南希物流中心;配合空港物流加工区建设,规划么六桥科技物流园区;发挥军粮城码头功能,筹建占地2平方公里的冶金产品集散、交易物流区。以东丽湖旅游开发为重点,以初步建立起旅游产业发展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和旅游名牌战略。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制定东丽湖旅游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行区域化管理,搞好功能定位和改革,合理配置资源。实施北环铁路地道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天粤四星级酒店、万科别墅等项目,推动全区旅游事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广告、保险、中介服务、金融证券等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的知识、技术层次和综合服务能力。

打造都市型农业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编制都市型农业发展规划。继续落实五项任务八个五工程,实现农业产值8.5亿元,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7%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农户达到63%,高效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例达到60%。建成5000亩生态林带。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启动以肉羊胚胎移植、食用菌种等为主的种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国家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金钟蔬菜批发市场、大顺园林公司等为龙头的创汇农业。完善提高胡张庄绿色生态园、外环线两侧垂钓,打造东丽绿色生态景观,发展观光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充分利用闲置农业用地,发展短平快经济作物。研究实施林业、畜牧业发展等扶持措施。编制津滨新城区水利发展规划,改造区二级河道和农田沟渠排灌设施,形成新的排灌系统,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我们将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加快新上项目建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支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机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积极引导好资金投向,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发展。

(二)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五统筹的要求,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和体制保障。

城市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民生活富裕的根本途径。统筹城乡发展,我们就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完善土地管理开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劳动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政策,坚持依法办事,不断实践和探索新思路、新办法,以政府宏观调控,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推进城市化建设。

搞好区乡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全面推行新的乡镇分税制财政体制。对企业税收实行属地化管理,根据乡镇人员支出、政策兑现、预算外收入等因素,重新核定税收和财政支出基数,在充分保证乡镇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调动区乡两级的积极性。通过实行新的财政体制,引导乡镇主动研究税收政策,调整产业和税收结构,加强对划转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挖潜改造、盘活资产,确保区域税收稳步增长。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对村级主要领导实行财政补贴。新建东丽经济开发区、东丽湖温泉旅游区两个独立的财政核算区域,合理确定支出基数,超收部分按比例分成,调动重点区域的税收积极性。搞好出口退税改革。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实施在地统计。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适时推进住房货币改革。

实施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抓好区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结合天津工业东移、我区城市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通过合资合并、吸纳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出资购买股权等有效形式,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加快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约,有效制衡。

调整所有制结构。落实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战略举措,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使个私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引导外资和民营资本通过控股、参股形式,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资金规模,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大对企业的融资担保力度。筹建城市建设担保中心和服务业担保中心,降低政府承担的风险,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充分利用信托贷款等方式,用好民间资本。最大限度地放宽投资准入领域,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上市融资的新途径。

建立就业再就业工作考核机制,把提高登记就业率、降低登记失业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定期考核,确保完成就业任务。

(三)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大力集聚生产要素,通过引进增量,促进全区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协议外资额(新口径)1.3亿美元,到位额6500万美元。完成内联引资协议额25亿元,到位额10亿元。

在招商引资项目的选择上,以各级各类园区为载体,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以形成高附加值和高经济效益;以大项目为主攻方向,全方位推动,力争引进跨国公司、产业关联度强的龙头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实现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继续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进一步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发挥招商局的职能作用,健全镇街乡招商组织,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企业)招商网络。在招商方式上,加大创新力度,在巩固以商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的基础上,结合空港物流加工区建设,实行联合招商。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和落实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做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力争年底前全面实现三资企业对外贸易业务的网上审批,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其健康发展。

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适应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引导出口企业优化产品结构,稳定传统产品的出口,推进服务、技术、管理及劳务的输出。鼓励企业跨国投资、境外办厂,参与国际竞争,带动区内相关产品生产,进一步扩大对外出口总量,实现外经、外贸的新突破。外资企业实现出口创汇5.3亿美元,内资企业完成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分别增长12.8%20%

加快载体建设。根据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转变开发建设思路,实施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为基础,以招商为带动的新举措。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土地流转,做好用地项目包装,按程序办好土地报批手续,开发区和乡镇经济功能区实现开发建设8平方公里。加快标准厂房建设,采取引资、联合等多种形式,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

(四)大力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城市化进程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实施现代化津滨新城区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以空间整合带动城镇产业、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整合,提高城市经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认真编制各项建设规划。依据现代化津滨新城区发展战略和五个统筹的原则,按照一五二二总体布局,重新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调整区域电力发展规划。

高水平抓好城镇建设。实施双十工程。环外实施无瑕街污染搬迁等十项工程。加快以道路改造为主的基础设施和中心城镇建设步伐,实现住宅建设开工面积100万平方米,非营业性公共设施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环内实施振兴南里危陋平房改造等十大项目,加快张贵庄中心区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积极支持配合市重点工程,抓好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

加强环境整治与保护。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区为目标,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工程,加快城镇环保、绿化等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丰年村街等重点地区的治理,保证全面达到环保模范城区的验收标准。实施外环线内侧绿地改造工程,继续搞好百米绿色项链建设,抓好小区绿化、硬化。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垃圾袋装化,建成区袋装率达到90%。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万座。对津塘公路两侧的建筑物进行综合治理和整修,规划实施中心城区夜景灯光工程。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土地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出让机制。严格实行经营性项目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做到土地出让金应收尽收。全面实行公益性城建项目公开招、投标和全程审计,强化内部管理、外部监督,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进一步完善市容环卫管理体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责权利相统一、工作重心下移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镇街乡城管队伍建设,加强镇容镇貌管理,结合迁村并点,加大拆违力度,全面提高市容环境水平。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努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

以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为目标,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贡献率达到51.5%。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14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5项,获得市级科技成果26项。抓好三个科技体系建设和六个科技专项计划项目的实施,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搞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引导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年内启动民航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完善网上技术交易市场。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成果。年内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到100家。

加大科技投入,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达到财政支出的1.3%。积极探索科技成果与创新资本结合的有效机制。做好良种引进和推广,发展设施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技术。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推动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全年投入技术改造资金不少于8亿元,其中投资500万以上项目达到40项。

重视基础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东丽。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义务教育以实现双高普九为重点,筹建模范小学、示范中学和中心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充分发挥一百中学示范辐射作用,提高高中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将职教中心学校办成社区学院。鼓励社会力量,引进区内外资金在中心镇区兴建高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坚持科研兴教,调整充实教科研队伍,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现有中小学装备信息技术教室基础上建成校园网,实现校校通,在区电教中心设置信息技术平台,逐步推行网络教学。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力资源建设,落实人才储备开发等相关政策、措施。完善对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搞好人才市场建设,运行区人事人才网站,推行网上招聘,推进区人才市场向企业化转变,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六)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不断增加城乡人民收入

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帮助困难人员为重点,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采取创造就业、培训就业、安置就业和转移就业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全年安置就业1.3万人。

把发展作为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努力创造就业岗位。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分流安置下岗人员。积极构筑劳动就业工作平台,建立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将服务延伸到村(居),形成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农村转岗人员的就业优惠政策。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提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广泛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对转岗劳动力,开展层次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创建社区就业组织,引导社区就业。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再就业援助,积极开发和购买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405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落实两个确保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工作。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救济与援助力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互助体系。建立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和法律援助机制,用好各种扶贫解困资金,做好老年基金的募集工作。

(七)大力繁荣各项事业,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深入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规范公民道德行为,提高城乡居民素质,深化文化、卫生等项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事业的社会化、产业化、信息化进程,促进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加强和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制定东丽区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加大对药品市场的管理力度,实施药品放心工程,配合小城镇建设,全面推动和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搞好医疗、防病机构的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巩固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抓好群众健身组织机构网络的建设。承办好全国奥星杯乒乓球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认真做好民政、物价、信访、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外事、侨务等项工作,积极发展老龄、妇女、儿童及残疾人事业。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要求,加强社会防控网络建设,把信息搜集的触角延伸到区内各个层面,迅速上报并及时处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坚决依法取缔各类邪教组织。确立信访工作新理念,积极探索解决信访问题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加强信访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建立村镇领导与村民对话制度,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切实为民排忧解难。积极实施四五普法,不断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提高基层民主自治程度,拓展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切实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八)大力推进职能转变,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要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任务,必须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工作创新,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积极适应我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切实增强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围绕建设津滨新城区,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大胆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努力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做到严格、文明、公正执法。不断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快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进程。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强化政府各部门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意识,继续推进政府工作全面提速。筹建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打造新型的政府服务平台。深化企业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制度。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积极发展经济中介机构,提高服务市场经济的水平。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具体问题,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廉洁勤政,牢记宗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思想,正确处理的关系,把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准则,做到恪尽职守,不谋私利。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大力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接受民主监督,改进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

2004年是实现东丽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务实苦干,带领全区人民以苦干五年争第一的精神状态,群策群力谋发展,万众一心促跨越,全面完成2004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早日建成现代化津滨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注释:

1.三名工程:创建名学校,培养名教师、名校长。

2.一五二二总体布局:加快张贵庄中心区建设;加快新立、军粮城、海河下游、东丽湖、大毕庄组团建设;支持空港物流加工区、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搞好华明、么六桥两个中心镇区建设,尽快形成新市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

jiucu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