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 | 关于印发东丽区2022年农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各涉农街道相关部门:
为落实《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天津市2022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我区农膜(地膜和棚膜)回收利用工作,降低农膜残留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结合我区实际,我委制定了《东丽区2022年农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进一步细化措施,抓好抓实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附件:东丽区2022年农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
2022年11月18日
东丽区2022年农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
为落实《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天津市2022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我区农膜(地膜和棚膜)回收利用工作,降低农膜残留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高标准农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完善扶持政策,创新回收机制,全面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强化“谁使用,谁回收”的农膜回收主体责任,建立“财政扶持、行政推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回收利用体系,促进农膜减量与回收、农膜回收网络持续健康运行,积极处置回收的农膜。2022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3%。
二、重点任务
(一)常态化开展督促检查。坚持更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一盘棋”思想,将农膜回收利用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同部署、同督导、同落实。各涉农区要紧紧围绕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目标,将工作任务指标细化分解到乡镇,指标量化到村,组织力量开展实地检查、巡查,及时掌握农膜回收进展和效果。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农膜污染问题突出的地区要进行通报批评。(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委、各街道)
(二)建立农膜使用和回收管理制度。抓好农膜覆膜情况统计,建立农膜回收月调度制度,对推进农田残膜回收的工作部署、任务落实、数据统计、工作进展等情况及时总结。督促农膜使用者按照产品标签标注的期限使用地膜和棚膜,依法建立农膜使用记录;督促农膜回收利用网点建立回收台账与管理制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对使用台账和回收台账进行检查。(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
(三)推进覆膜源头减量。积极宣传贯彻实施《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3735—2017)国家标准,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价,为农膜使用者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利用。探索源头不用、少用的减量化措施。(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
(四)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适宜性效果评估。通过进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膜和普通地膜覆膜栽培试验,监测分析地膜田间降解特性,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科学评价全生物降解地膜田间使用效果。(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
(五)健全农膜回收利用机制和网络体系。坚持“谁使用、谁回收”原则,督促农膜使用者在农膜使用期限到期前,捡拾田间的非全生物降解地膜废弃物。各涉农区因地制宜确定以旧换新、经营主体上交、专业化组织回收等农膜回收模式。按照有人员、有制度、有标牌、有台账“四有”标准建设农膜回收网点。本着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原则,选择废旧农膜处置与利用方式。(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各街道)
(六)强化农膜回收效果评价。2023年3月底前,各街道按照资料审查与实地抽测相结合、过程监管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农田废旧地膜回收效果评价工作方法(修订稿)》(附件4),对本街道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工作推进、完成情况、回收效果等情况进行评价,得出本街道农膜回收率,形成评价报告报区农业农村委(其中实地抽测部分,华明街覆膜作物确定2个典型地块、金钟街和金桥街各一个典型地块,每个典型地块的监测单位不少于5个的标准布设监测点位,)。各街道要对评价结果及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区农业农村委视情况对各街道报送的农膜回收效果评价结果进行抽查。(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各街道)
(七)加强农膜回收执法。配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农资打假力度,严格地膜生产、销售、使用的准入要求,防止非标地膜进入农资市场,从源头上保障地膜使用标准化,确保不达标地膜不出厂、不进店、不下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对未在农膜使用期限到期前捡拾田间的非全生物降解地膜废弃物、农膜回收率低于当年指标任务等情形依法进行查处。(责任单位: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农业农村委负责全区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指导和推动。各涉农街道是落实农膜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要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兴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把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夯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建立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与市场监管、生态环境部门的沟通协调,保障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历年补贴标准,2022年残膜捡拾补贴每亩80元,回收存放及处置补贴每千克1元。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积极开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宣贯,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宣传方式,加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引导规范农民使用加厚地膜,提高社会公众对农膜回收的认识。及时总结和宣传农膜回收利用的好做法、好技术、好经验、好效果,加强与先进地区的学习交流。
请各街道尽快推动落实农膜使用和回收工作,按照农业农村委各个时段要求,分别将相关材料电子版及盖章件PDF版发送至。本街道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报区农业农村委、2022年农膜使用情况调查表(附件1);每月20日前报送农膜使用和回收利用统计表及农膜回收网点台账(附件2、附件3)。
附件:1.2022年农膜使用情况调查表
2.农膜使用和回收利用统计表
3.农膜回收网点台账
4.农田废旧地膜回收效果评价工作方法(修订稿)
附件1
街道2022年农膜使用情况调查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地膜使用情况 |
棚膜使用情况 | |||||||||||
地膜使用面积(万亩) |
地膜使用 重量 (千克) |
亩均用量(千克/亩) |
棚膜使用面积 (万亩) |
棚膜使用重量 (千克) | ||||||||
合计 |
棉花 |
玉米 |
蔬菜 (露地和设施) |
西瓜 |
豆类 |
薯类 |
花生 |
其它 | ||||
填报人: 联系电话:
附件2
2022年 月农膜使用和回收利用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填报人:联系电话:填报时间:年月日 | |||||||||||
村 |
覆膜 作物 |
地膜使用及回收情况 |
棚膜使用及回收情况 |
农膜回收方式(机械/人工) |
回收网点 (个) | ||||||
覆膜面积(亩) |
地膜使用重量(千克) |
收膜面积(亩) |
回收地膜重量(千克) |
覆膜面积(亩) |
棚膜使用重量(千克) |
收膜面积(亩) |
回收棚膜重量(千克) |
||||
**村 |
棉花 |
||||||||||
玉米 |
|||||||||||
蔬菜 |
|||||||||||
西瓜 |
|||||||||||
豆类 |
|||||||||||
薯类 |
|||||||||||
花生 |
|||||||||||
其他 |
|||||||||||
合计 |
附件3
2022年农膜回收网点台账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街道 |
网点名称 |
地址 |
负责人 |
联系方式 |
农膜回收量 (千克) |
农膜处置方式 |
附件4
农田废旧地膜回收效果评价工作方法(修订稿)
一、质量要求
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工作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年份 检测项目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地膜回收率(%) |
83 |
84 |
85 |
>85 |
二、评价方式
评价包括资料审查和现场抽查两部分。专家组对各区组织管理情况、运行管理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完成情况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等进行评价,完成农膜回收综合评定打分,形成评价报告。
三、评价要点
1.调查覆膜作物和覆膜面积。覆膜作物通过调查确定,包括覆膜作物、覆膜面积等。
2.选取覆膜作物典型地块。在兼顾区域布局、种植习惯、覆膜方式等基础上,选取同一区域的典型地块,作为地膜回收率的监测单位。考虑到回收方式的不同,作为监测单位的典型地块不宜过大或过小。按照不低于每3000亩覆膜作物确定1个典型地块、每个典型地块的监测单位不少于5个的标准布设监测点位,不足3000亩的按3000亩计算。
3.回收地膜的处理。人工或机械回收的地膜进行人工拾捡,去除秸秆等杂质后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地膜自然晾干。
4.回收地膜称重。经过自然晾干的回收地膜进行称重(g)。
四、地膜回收率确定
1.典型地块地膜回收率计算
Cd=wh/wf (%)
式中:Cd 为当季地膜回收率,%;
wh 为当季单位面积地膜回收量,单位(kg/亩);
wf 为当季单位面积地膜覆盖量,单位(kg/亩)。
注:当季地膜回收率可能大于100%的情况。
2.同一覆膜作物当季地膜回收率确定
c=(c1+ c2+……+ cn)/n
式中:c 为同一覆膜作物当季地膜回收率,%;
cn为同一作物、同一地膜回收方式下第n个典型地块监测单位的当季地膜回收率,单位(%);
n为同一作物、同一地膜回收方式下典型地块监测单位的个数。
3.当季地膜回收率确定
C=(C1*S1+ C2*S2+…+ Cn*Sn)/(U1*S1+ U2*S2+…+ Un*Sn)
式中:C 为区县当季地膜回收率,%;
Cn为第n种覆膜作物单位面积地膜回收量,单位(kg/亩);
Sn为第n种覆膜作物当季播种面积,单位(亩);
Un为第n种覆膜作物单位面积当季地膜使用量,单位(kg/亩)。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