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 | 东丽区体育代表团参加天津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工作方案 |
各相关单位:
经市政府批准,天津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于2022年6月至12月举行。天津市运动会是全市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参与范围最广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为参加好此次运动会,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运动水平,进一步展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体育事业成果,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经区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组建东丽区体育代表团参加41个大项的比赛,请各相关单位按照工作分工做好赛事工作。
一、基本情况
天津市第十五届运动会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共设61个大项,其中青少年组32项,大学生组8项,成年组8项,群众组13项。按照天津市第十五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和单项规程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区参加41个大项比赛,其中青少年组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游泳、花样游泳)、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棒球、手球、曲棍球、击剑、艺术体操、武术(散打、套路)、射击、柔道、摔跤、跆拳道、拳击、举重、中国跤共21个大项;成人组参加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共8个大项;群众组参加轮滑、毽球、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广播体操、广场舞(健身操、健身秧歌)、气排球、中国式摔跤、太极拳、健身气功共12个大项。
二、组建代表团
经研究,我区组建体育代表团,包括团部人员、运动员、领队、教练员及工作人员。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团长,区政府办、文化旅游体育局、教育局、卫健委、财政局等单位负责同志担任副团长,下设秘书处,办公地点设在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三、时间安排
(一)3月—5月,按照市体育局下发的规程完成组队、报名和运动员补注工作;调整项目布局,填补空白项目;制定参赛方案。
(二)6月—7月,成立东丽区体育代表团;参加青少年锦标赛暨市运会热身赛,并做好参赛工作,制定赛前训练方案。进一步细化分工,制定参加各项目比赛工作分工方案。
(三)8月—12月,组织实施各项参赛事宜,确保参赛工作安全有序,同时做好承办项目的组织工作。参加开幕式,成绩汇总,总结表彰。
四、工作分工
(一)政府办: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二)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制定赛前训练方案、参赛方案;设立参赛项目,组织运动员注册、报名、组队工作;牵头青少年组、成年组、群众组的参赛任务,做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培训;成立代表团,牵头相关赛事的承办,按照要求组织参加开幕式,负责成绩汇总和总结表彰等相关工作。
(三)教育局:做好青少年组各相关项目的前期训练及参赛工作。负责足球和篮球的组队及参赛等工作。指导各学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做好集训,为东丽区争取好成绩打好基础。同时,协调部分体育教师根据需要参加成人组相关项目比赛。
(四)卫健委:负责医疗卫生和疫情防控工作,选派医生随队。
(五)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保障。
(六)融媒体中心:负责赛事宣传工作。
(七)公安分局:负责承办赛事的安全及交通保障工作。
(八)消防支队:负责承办赛事的消防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报名工作
按照市体育局下发的规程总则要求,积极组织有关项目布局学校和单位参加天津市运动员注册、确认和报名工作,确保各项目运动员具备参加市运会资格。
(二)做好备战工作
按照单项规程年龄、组别和级别设置积极选拔队员参加天津市青少年各项目锦标赛等项目的比赛和赛前对抗训练,检验训练成果。加强对运动员和教练员培训工作,认真研究学习规程,做到安全、文明、规范参赛。认真制定疫情期间训练计划,认真研究分析对手情况,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认真做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
严格按照天津市体育局关于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的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对全体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人员进行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培训。做好教练员、运动员的思想教育,遵守赛风赛纪和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四)精心组织,文明参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1.规范管理,细化职责。各部门按要求细化责任分工,倒排工期,狠抓落实。按照大会的竞赛日程适时调整好各参赛项目的竞技状态,确保不漏项、不丢分。
2.以赛事为中心,做好后勤保障、安全等工作。悉心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优质服务,在饮食安排、车辆调度、场地调配、器材配备、资金使用等方面,严把程序关、安全关。在食品卫生、训练比赛、财物、车辆交通等环节上,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确保赛事全过程平安顺利。
3.以赛促训,努力提高大赛成绩。通过比赛达到锻炼队伍、发现人才,促进业训,提升训练工作层次和水平的目的,力争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五)参加开闭幕式及承办比赛的相关工作方案,根据市级通知另行制定。
附件:东丽区体育代表团成员名单
2022年7月11日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