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务访谈

天津举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01-21 09:00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号:
    

1月20日,天津举行“天津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李娟: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先生,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智先生,为大家介绍天津国资国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奋进“十四五”、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请先生介绍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关情况。

天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首先,感谢广大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天津市国资委和国有企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津市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有关情况。

党的十九大以来,天津国资国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国企混改为突破口,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相结合,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继2019年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恢复性增长后,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1-12月,市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6%,净利润同比增长12.1%。二是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累计实现20家市管企业集团层面混改,混改后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市管一级企业层面选聘职业经理人66名,269户二三级企业选聘职业经理人648名,改革的力度走在全国前列。三是国资监管体系和手段日趋完善。出台了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实施方案,修订完善了出资人权责清单,建成了“智慧国资”监管平台,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考核体系、监督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进一步健全。四是国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层层压实,国企领导人员队伍结构和素质明显优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国资系统政治生态持续修复净化。

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国企改革仍有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亟待破解,政府和国企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还不够优化、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够健全、国企市场化机制还不够活、市区两级层面改革推进力度还不够平衡、一些改革举措还没有完全落地,天津国企要实现再兴再壮再发展任务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在天津落实落地,是解决当前天津国企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为指引,研究制定了天津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印发实施。

在落实中,我们将以“三个原则”为标准,不断将改革创新引向深入: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国企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把政治优势更好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二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动摇,牢牢把握新时代国有企业战略定位,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断完善。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从预期目标看,要重点在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22年,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更加巩固;全市国有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外部董事原则上占多数;企业管理能力现代化明显增强,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二是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22年,75%以上国有资本集中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三是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22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全面建立;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充分涌流。四是在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监管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从改革路径看,重点聚焦8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党委、董事会、经理层各治理主体功能定位和运行规则,形成科学高效的公司治理体系,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二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城市功能定位和国有企业主责主业,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发挥国有经济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中的作用。三是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四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推进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转变,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深化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依法落实出资人有限责任。七是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以“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双百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示范工程为重点,推动国企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发挥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动力。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大力实施国有企业党建质量工程,激励企业领导人员担当作为创新竞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市国资两委将认真组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各项改革措施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把天津国有企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记者:

想问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提出了“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要求,“十三五”时期,天津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度推进国企混改,取得明显成效,在“十四五”的开局之时,为进一步落实好“两个一以贯之”,您还有什么考虑?

“十三五”时期,市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从混改后企业的发展成效看,“混”和“不混”确实不一样,“改”和“不改”也不一样,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刻影响和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站在天津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关键历史时点,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可谓正当其时。

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要求是新时代完善国企公司治理的根本遵循,为我们抓好三年行动指明了方向,我们把要加快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重要抓手,在5个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明确各治理主体功能定位和运行规则。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国有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各治理主体不缺位、不越位,不相互替代、不各自为政。

二是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行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一肩挑”,实现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章程全覆盖。今年还要研究制定国有企业党委落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的措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

三是突出抓好董事会建设的两个薄弱环节。在董事会职权落实方面,同步推进国资监管机构对一级企业加大放权,以及集团公司对子企业规范授权。在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方面,不断拓宽外部董事来源途径,强化外部董事履职管理,全面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

四是切实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通过积极探索,到2022年,国有企业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的工作机制。

五是大力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突出抓好公司制改革收官。开展对标世界一流、国内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通过实施风险管控质量工程等专项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合规内控管理体系,健全以企业章程为基础的国有企业内部制度体系。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想问一下刘主任,我们注意到,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这次三年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我们国资委在“十三五”时期已经取得重大成效的基础上,下一步推进国企混改上还有哪些大的动作?

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智:

混改是手段,目的是转机制增活力。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把握好7个方面。

一是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邀请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天津国企混改。推进竞争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入各类资本持股。稳妥推进功能类子企业混改,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

二是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是混改的重大原则,由此引导各类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保留适当国有股份的企业,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规范,切实维护国有资本权益。

三是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和引导国有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继续推动国有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层面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上市公司独立性,完善相关机构和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四是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骨干员工持股。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骨干员工与非国有股东同股同价持有股权。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

五是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混合所有制企业全面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支持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对国有股权比例低于50%且其他所有制股东能够有效参与公司治理的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

六是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规范“清审评”管理,紧盯各个重点环节,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充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更加积极有效监督评价改革后各项工作,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有参股企业以及新投形成参股企业的股权投资管理。

七是切实加强混改企业党的建设。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推进混改的必要前提,推动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同步谋划,理顺混改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创新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载体,坚决杜绝混改企业党建缺失。

搜狐新闻记者:

想问一下刘主任,大家都知道,国企改革除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外,企业内部机制的变革也是重要内容,天津国企在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中还有哪些创新举措?

刘智:

在天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以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是我们推进企业内部机制变革的重大课题。要在4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和分类分层推进的原则,今年全面完成市管企业和其他市属、区属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到2022年,全市国有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具备条件的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二是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加快构建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大力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逐步形成员工优胜劣汰的良性流动机制。

三是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调整优化工资总额管理方式,根据企业的定位、功能和特点,分类探索实施工资总额备案制、周期制或负面清单管理、自主决定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等,满足不同企业的市场化薪酬需要。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关键苦脏险累岗位倾斜。

四是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积极开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骨干员工持股,鼓励竞争类企业建立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实施跟投。

新华社记者:

想问一下刘主任,我们了解到,天津国企混改后,国有控股的企业数量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十四五”时期如何发挥国有资本和国企的作用?

刘智: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四两拨千斤”。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作用的发挥,既不在企业数量的多少,而在企业布局的行业和领域;也不在控股还是参股,而在资本的带动力和放大功能。因此,“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城市功能定位和国有企业主责主业,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在“进”上,重点推动“三个集中”、强化“三个作用”。一是推动国有资本向保障国家战略实施、提升城市能级等重大功能上集中,强化其在现代服务领域的主导作用;二是推动国有资本向服务保障民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强化其在公共服务与民生领域的保障作用;三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强化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此外,我们还将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支持国有企业与不同所有制企业按市场化原则有序重组整合;并总结分析国有企业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中反映出的优劣势,通过串链、强链、补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提高国有企业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在“退”上,重点是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在清理退出过程中,我们还会注意发现和整理那些仍有发展前景和一定发展资源的低效企业和资产,结合运用重整引战、兼并重组、管理赋能等方式,盘活资产、优化资源配置。

天津日报记者:

想问一下,“十三五”以来,中央一直强调要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十四五”时期一定是更加深化的过程,请问天津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对进一步管好资本有什么考虑?

管好资本主要是管好资本布局、资本运作、资本回报、资本安全和国企党的建设。我们将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

一是聚焦管资本深化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梳理优化国资监管机构内设机构职责和工作内容,建立适应管资本要求的内部机构和人员体系。对持有股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股权多元化的国有全资公司,探索实施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和监管机制。

二是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依法依规向所出资企业委派董事或提名董事人选,通过董事体现出资人意志。对国有独资(全资)和国有控股企业,派出总会计师、总审计师,配齐配强总法律顾问,强化监管力度。今年,全面完成市管企业总会计师委派,推动市管企业向重点子企业委派总会计师;在市管企业试点委派总审计师,出台委派总审计师管理办法。全面推进“智慧国资”监管平台建设,今年,市、区两级国资监管系统与国务院国资委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将实现全面对接。

三是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推动符合条件的竞争类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形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产业集团公司功能鲜明、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监管企业格局。

四是统筹管资本要求改进考核评价体系。稳妥实行差异化分类考核,把落实国家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深化国企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五是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国资监管机构与审计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协同配合,形成出资人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多位一体”监督体系。

六是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今年要基本完成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国企脱钩和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通过脱钩、混合所有制改革、注销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配置。

总之,我们要通过实施“一揽子”改革政策,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以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力量。

李娟: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