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以赴抓发展促经济,全链条服务做好人才“引留用”。一是强化集聚效应。坚持“政府搭桥十校企对接”,联合民航大学、海教园就业联盟,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大中城市高校毕业生服务周等招聘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打造中高端人才“蓄水池”,组织推荐企业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优化博士后人才引育环境。二是积极搭建平台。通过12家博士后工作站大力培养博士后人才23人,发表论文75篇,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62个。为安迪博斯生命医学研发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单位20名来津博士、天津捷盛东辉保鲜科技有限公司1名进站博士后申请留津专项资助共计103万元。三是加强引才服务。联合区教育局、公安分局及时调整审批环节,优化联审程序,确保各类人才有序高效办理落户手续。截至目前,东丽区共办理“海河英才”人才落户申请3.5万余人,人才引进数量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四是完善服务机制。建立精准化人才服务机制,开通 12345 企业人才直通车,推行“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快速解决实际问题 2000余个。聚焦人才住房保障问题,落实人才公寓规划方案,全力推进人才社区建设,打造“新天津人”聚集地,一季度规划人才公寓180 套。以满足技能人才培训需求为导向,扶持社会力量开展技能人才职业培训,推动成立区级公共实训基地、19 家企业培训中心和 54 家民办培训机构,形成技能人才培养合力。五是创新人才评价新路径。用准人才评价“指挥棒”,新增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专业技术职称评价序列,筹备完善工程技术系列专业职称评选专家库,积极开展评审工作。最终有29人获得航空航天专业副高级职称,25人获得航空航天专业中级职称,43人获得医疗器械专业副高级职称,56人获得医疗器械专业中级职称。六是推动高层次人才申报。围绕新材料、新一代汽车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积极申报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引育创新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推动航天精工曹宏和中核机械于忠为天津市第三届海河工匠,全市共10名入选,东丽区入选2名。七是支持创新创业。承办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预赛,并广泛征集选拔优秀博士后团队参赛,东丽区申报的15项目中,共有5个项目进入决赛,其中,创新赛2个、创业赛3个。最终取得全国总决赛1银1铜的好成绩,3名博士后获得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
主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00002 津ICP备17009684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8073号